在战斗中,坚守在最前沿东侧第9号阵地的第91团两个班,打得既英勇顽强又灵活机智配资门户导航,他们巧妙地利用弹坑、岩石和残存的工事,分两个战斗小组,轮流作战。他们在纵深炮火的有力支援下,激战一天,打退了“联合国军”一个排至两个多连的7次攻击,歼敌400余人,自己仅有3人受轻伤,创造了小兵群作战的范例。
此后几天“联合国军”又进行反扑,但同样以失败告终,597.9高地岿然不动。在5日的战斗中,第91团第5连新战士胡修道,在战友都伤亡,只剩下他一人的情况下,顽强作战,机动灵活。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,连续打退了敌41次冲锋,歼敌280余人,在后续力量的增援下,奇迹般地守住阵地,战役结束后,胡修道荣立特等功,获“一级英雄”称号。
5日夜,志愿军第93团第一营接替第86团的防务,与第91团一道,抢修工事,准备迎接“联合国军”新的进攻。
“联合国军”在597.9高地吃尽了苦头,从11月5日以后,就停止了对这一阵地的进攻,《韩国战争史》这样写道:
停止进攻“三角”高地,是军团长决定的。自从“摊牌作战”开始以来,美第7师打了十二天,韩第2师打了十一天,只是增加伤亡,加上“狙击”棱线连日不断的血战,继续进攻也无所作为,因此,决定从即日起结束“三角”高地战斗。
6日,美军无可奈何地宣布:“到现在为止,联军在'三角山’是打败了。”
美军战史说:
至此,六个星期的艰苦奋战过去了,联合国军司令部所属部队控制了狙击岭的一部分,但失去了整个“三角山”。在“三角山”五天的战斗中,他们由最初的两个营的兵力发展到两个师以上的兵力,死伤人数由200人增加到9000人。 “三角山”之战,中国军队以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扭转了白马山之战的败局,挽回了面子,并且迫使联合国军停止进攻。
11月4日,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根据对朝鲜战场敌情的分析,认为上甘岭地区“敌虽然攻势受挫,但仍有可能抽调力量继续向我攻击,特别是集中炮火、坦克及飞机向我轰击”,因此,指示志愿军总部“注意火炮的调配,加强该方面的作战”。
根据军委、志司的指示精神,为取得战役全胜,第3兵团于11月5日对上甘岭地区部队部署进行调整,由第12军接替第15军上甘岭地区的防务。
为便于指挥,决定组织五圣山战斗指挥所(第15军前指),由第12军副军长李德生负责统一指挥第31、第34师的反击作战和第29师的配合动作,该指挥所归第15军秦基伟军长直接指挥。
为统一炮兵的指挥,决定组成炮兵指挥所,由炮7师师长颜伏负责统一指挥支援五圣山前沿作战的各配属炮兵。
第3兵团首长在部署调整命令中提出,要争取战术上的主动。“我有坑道作为基点,在战术上我可以争取主动”,“在该两个连的阵地上我反击成功之后,除主峰基点必守之外,应该是不可不守,不可全守,有利则守无利则收,敌占去之后我准备好了再反,我准备不好则不勉强反,有时机则反,无机会则创造条件。总之,打与不打,打的时机和地点把它掌握在我们手里,为此就要发挥各级指挥员的机动性”。必须明确“坑道以内保存自己,坑道以外(地面上)杀伤敌人”。“完全退入坑道,时间长了不行;完全脱离坑道,同样支持的时间长不了,使两者相结合,各取其长。这就是坑道内屯兵休息,坑道外与敌战斗,非万不得已时不全部退守坑道,这就达到了杀伤敌人,守住了阵地的目的。”“我之一切战术手段均不要形成规律,造成敌人紧张慌乱,我之战机就越多。”
11月6日,志愿军副司令员杨得志、参谋长张文舟向中央军委报告坚决与“联合国军”争夺下去的决心和第3兵团的上述部署。7日,毛泽东拟稿以中央军委名义回电,指出:
你们对加强十五军作战地区之决心和部署是正确的,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,并已取得巨大的胜利,望你们鼓励该军,坚决作战,为争取全胜而奋斗。
随着597.9高地争夺战基本结束配资门户导航,敌我双方将争夺的焦点转到537.7高地北山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灵菲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